
台灣的眼鏡產業面臨著以下幾個現況:
- 高度競爭和封閉性: 眼鏡產業看似需求量大,但實際上競爭非常激烈,而且產業相對封閉。
- 傳統銷售模式受限: 過去在菜市場販售老花眼鏡的模式受到政府政策限制,因為老花眼鏡需要經過專業驗光配鏡。
- 消費者對眼鏡品質認知不足: 許多消費者不了解光學鏡片和壓克力鏡片的差異,長期佩戴壓克力鏡片會造成眼睛不適。
- 眼鏡店經營成本高: 開設眼鏡店的初期投入成本和後期營運成本都很高,傳統的店面經營模式利潤空間有限。
然而,台灣的眼鏡產業也充滿著發展的機會:
- 國際市場拓展:台灣眼鏡品牌可以積極拓展國際市場,例如透過網路行銷吸引國外客戶,或是與國外廠商合作開發自有品牌。
- 發展差異化競爭:眼鏡店可以提供更專業的驗光配鏡服務,或是開發具有獨特設計和功能的眼鏡產品,例如符合人體工學的眼鏡或是可以過濾藍光的眼鏡。
- 結合公益行銷:眼鏡店可以參與公益活動,例如提供免費驗光配鏡服務給弱勢族群,或是與公益團體合作開發聯名眼鏡,提升品牌形象。
訪談中,陳薏雯總監分享了她在眼鏡產業的成功經驗:
- 從菜市場走向國際:
陳總監從菜市場擺攤起家,憑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專業的配鏡技術,成功建立了自己的眼鏡品牌,並將產品銷售到國際市場。 - 發展自有品牌和代理國外品牌:
陳總監不僅發展自有品牌,也代理國外眼鏡品牌,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。 -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:
陳總監長期投入公益事業,例如提供免費眼鏡給弱勢族群,並推動「待配眼鏡」的公益計畫。

Post Views: 300